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
English

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

成功举办“运河(杭州段)生态环境保护和‘申遗’”主题沙龙

日期:2012-05-21 09:58:49 查看:4731
 

加强运河(杭州段)生态环境保护和申遗工作

515,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在湖畔居茶楼举办了“运河(杭州段)生态环境保护和‘申遗’”的主题沙龙。

沙龙开始时,与会者为刚刚逝世的我国著名古建专家、文物保护领域泰斗罗哲文先生表示沉痛哀悼!罗哲文先生是中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体系的创始人和推动者,被称为“长城保护第一人”,是“大运河申遗”的最早倡议者之一,他已为大运河奔走呼吁20年。罗老曾说过,“‘江南忆,最忆是杭州’,我所参与和经历的许多有历史意义的工作,都在西子湖畔酝酿、发展并随之轰轰烈烈地产生巨大价值。” 罗老已经到杭州来了无数次,为运河申遗竭尽了心力。2010年,86岁高龄的罗哲文曾骑公共自行车沿运河杭州段骑行,鼓励公众通过大运河遗产小道保护文物。罗哲文的助手和弟子、《人民日报》记者齐欣透露,在罗老的支持下,“大运河遗产小道”应运而生,这是一条沿着大运河开辟的供步行和骑行的文化遗产小道,用以体会大运河作为“活的文化遗产”的“真实性”和“完整性”。这条大运河遗产小道的起止两端北京段和杭州段,将以“罗哲文小道”命名,来纪念罗老未竟的心愿。

本次沙龙,全国人大原常委、省人大原副主任毛昭晰教授提出了运河沿岸现状“只做减法不做加法”的精辟建言。国家工艺美术大师、运河“申遗”倡议者朱炳仁作主题发言,详细地介绍了提出京杭大运河申遗的全过程。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宋传水,城市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杨营营、副主任张和平,资深委员张天立,浙江大学教授马裕祥,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仲向平,平民英雄丁云川等10多位领导和专家参加沙龙,共同畅谈运河申遗已取得的成绩与存在问题,并提出了热情洋溢的意见和建议。沙龙由秘书长陈洁行教授主持,省科协学会部吴华阳和本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出席。

运河申遗,从2005年开始提出,逐渐得到全国政协和国家有关部门重视,2006年在杭州开会发表“杭州宣言”,2008年在扬州成立申遗办公室,其范围也不断扩大,从京杭大运河,到南北大运河,再到中国大运河,按进度将在2014年上报世界文化遗产组织,任务非常艰巨。运河杭州段总长39公里,有广济桥、拱宸桥、桥西板块、洋关旧址、富义仑、打铁关等多个点需要重点保护。杭州市委和市政府对运河的保护和申遗一直非常重视,在沿河截污纳管、河水治理、两岸景观绿化、步行道贯通、旧址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,政府、专家和老百姓都比较满意。然而,按申遗的要求,运河杭州段保护中尚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提升。本次沙龙提出的主要观点和意见是:

1.河水污染仍较严重,个别地方河水发臭现象未消除,应经常组织排查;城市雨水夹带泥沙流入运河,河底於泥积沉较多,船只开过沉泥泛起,应组织大规模疏浚。

2.两岸高楼林立,土地已出让待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将加剧此现象发生,到时运河市区段看上去象条小水沟,此景观不堪设想,应加紧对策。建议尽量扩大两岸绿化带,多种高大乔木进行掩盖。

3.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研究应引起足够重视,还有很多方面有待开发,应加以发扬广大,成为运河申遗的一个亮点。

4.运河沿岸老房子越来越少,应推广小河直街保护的经验,老房子能保则保,原住民尽量回迁。

5.加紧运河申遗立法,规定运河沿线要上项目必须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申报,不能由少数部门说了算。

6.今年是各级政府换届之年,新班子上任很想有所作为,但运河综保“只能做减法,不能做加法”,望能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。

(沈悦林综合)